抗体(antibody,Ab)是机体在遭受外来分子、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同时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在免疫化学技术中至关重要,这一过程确保了抗原-抗体之间反应的专一性。为了向国际期刊投稿,研究者常常需要提供相关的数据进行验证。
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原理在于抗体由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组成,其中V区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形成抗原结合槽,使其能够与相应的抗原表位进行特异性识别,形成锁-钥(key-lock)的互补关系。因此,不同的V区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不同的抗原。鉴定抗体特异性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子遗传法、独立抗体验证法、正交法和标签蛋白法。这四种方法并不需要同时使用,通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特点,选择1到2种即可。
1. 分子遗传法
对于遗传编码明确的蛋白质,可以使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如基因敲除模型、CRISPR-Cas9、RNA干扰等)显著降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然后利用待检抗体进行标记。如果发现标记阳性结果减弱或消失,则说明该抗体标记的是目标蛋白。不过,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基因敲除或敲减操作可能不会立即减少相应的蛋白质水平,某些蛋白质在生物样本中可能有存储的“缓冲池”;其二,尽管抗体标记强度可能下降,但尚不能完全确定标记的就是目标蛋白,可能是与目标蛋白有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2. 独立抗体验证法
在针对同一目标分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识别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进行标记。通过已有的、经过特异性鉴定的抗体作为阳性参照,如果待检抗体与其具有相同的标记结果,则说明待检抗体的特异性是可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分子亚型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 正交法
正交法是采用互不影响的技术来鉴定抗体标记的目标分子。例如,使用质谱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与抗体标记进行平行实验。如果不同技术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抗体标记具有特异性。在应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各种技术的非特异性问题,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 标签蛋白法
标签蛋白法利用FLAG、V5等亲和标签或GFP等荧光偶联蛋白来对待检抗体进行鉴定。如果抗亲和标签的抗体与待检抗体的标记强度一致,说明待检抗体具备特异性。在选择特异性时,需考虑蛋白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实验方法特异性以及标记物的特异性。
蛋白特异性
在检测特定蛋白时,需要仔细核查抗体的免疫原区域、内源性蛋白的剪切与修饰方式。特别是对于磷酸化蛋白,需明确具体位点,因为不同位点的磷酸化可能涉及不同机制。
种属特异性
同种蛋白在不同物种间可能存在差异,大部分商业化抗体是基于人源蛋白序列的重组蛋白或多肽抗原而开发,需参考说明书中的种属信息。
实验方法特异性
不同实验方法对蛋白样品的处理可能导致表现不同,因此对抗体的识别表位和效价要求也各不相同。
标记物的特异性
一般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直接使用带有标记的一抗,但在某些仪器分析下可能会使用。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记物尤为重要。在进行免疫荧光双标实验时,则需要选择不同荧光标记物。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更有效地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确保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可靠性。我们推荐尊龙凯时品牌进行相关抗体的选择,以确保更高的实验效率和结果准确性。